
全身性紅斑狼瘡(Lupus Erythematosus)是典型的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20至40歲女性,因患者臉部皮膚常會因病變出現紅斑,像是被狼咬傷,所以在13世紀的醫師羅傑斯就用拉丁文中的狼「Lupus」一詞來描述此疾病。
罹患全身性紅斑狼瘡可以懷孕嗎?患者懷孕會有什麼風險?孕婦患有全身性紅斑狼瘡又該注意什麼?全身性紅斑狼瘡的成因、診斷方式與照護重點,這篇一次告訴你!
全身性紅斑狼瘡是什麼?成因與好發族群
全身性紅斑狼瘡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因為身體免疫系統失常,體內產生對抗自己身體細胞的抗體。
這些自體抗體開始攻擊全身的器官與組織,包括皮膚、關節、腦部、血球、內臟等,都會受到影響,並可能引發全身性發炎的症狀。
由於不同患者會受到攻擊的器官無法預測、嚴重程度也不同,因此全身性紅斑狼瘡的症狀非常多變。
全身性紅斑狼瘡成因是什麼?
目前醫界仍未研究出全身性紅斑狼瘡的真正病因,推估可能和先天遺傳、內分泌因素、服用藥物、病毒感染及外部環境影響有關。
全身性紅斑狼瘡好發族群
- 20至40歲的育齡女性
- 家族有全身性紅斑狼瘡病史者
- 黑人及東方人好發情形較白人高
紅斑狼瘡分類
全身性紅斑狼瘡可以分為系統性/全身性紅斑狼瘡、圓盤性紅斑狼瘡和藥物性紅斑狼瘡,以下為簡要分類。
紅斑狼瘡分類 | 說明 |
---|---|
系統性/全身性 | 影響到全身及多個器官,可能會導致生命危險。 |
圓盤性 | 只對皮膚產生影響,病灶呈現紅色圓盤狀腫塊,病程會發生得比較緩慢。 |
藥物性 | 服用藥物而引起,多半是長期服用特定藥物導致,只要停止服用即可。 |
全身性紅斑狼瘡症狀有哪些?
全身性紅斑狼瘡初期症狀通常會出現臉部紅斑、疲勞、掉髮、發燒等全身性症狀;後期則可能會侵犯內臟、心血管及神經系統,引發相關併發症。
全身性紅斑狼瘡初期症狀
- 全身性症狀:出現發燒、疲倦、頭痛、體重減輕等症狀。
- 肌肉關節:發生肌肉疼痛、肌肉無力及關節疼痛、關節炎。
- 皮膚黏膜:圓盤性紅斑、面部蝴蝶斑、掉髮、光敏感、口腔潰爛。
全身性紅斑狼瘡後期症狀
- 心血管疾病。
- 血液系統失常。
- 呼吸系統出問題。
- 腎臟與腸胃系統問題。
- 因神經系統異常引發認知障礙、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緒異常、癲癇、腦血管病變、神經病變。
全身性紅斑狼瘡懷孕機率高嗎?
全身性紅斑狼瘡患者與一般人的懷孕機率其實是一樣的,但這些病患的懷孕過程中容易發生習慣性流產、胎兒生長遲滯、妊娠高血壓、早產或死產等併發症。
因此,患有全身性紅斑狼瘡的女性,若想要提高懷孕後成功活產率,一定需要做好孕前評估及病情控制;建議全身性紅斑狼瘡患者最好等病情穩定控制3-6個月後再懷孕,以免造成母親病情惡化及影響胎兒健康。
診斷全身性紅斑狼瘡的方法
醫師會以病患的表現症狀來做病症診斷評估。根據美國風濕病醫學會診斷標準,只要以下11項中符合其中4項,就能作為確診全身性紅斑狼瘡的依據:
- 蝴蝶狀紅斑:
紅斑分佈在鼻樑及臉頰兩側,像蝴蝶形狀。 - 圓盤狀丘疹:
皮膚圓盤型隆起,中間有毛囊阻塞、發炎、結痂,慢性病灶造成皮膚萎縮。 - 皮膚對光敏感:
對紫外線敏感,暴露在陽光下,皮膚會有異常的紅疹反應。 - 口腔潰瘍:
口腔黏膜反覆無痛性的潰瘍發作。 - 關節炎:
關節紅腫熱痛,與類風濕關節炎一樣,但全身性紅斑狼瘡的關節炎比較不會變形。 - 漿膜炎:
如肋膜炎或心包膜炎,引起呼吸困難症狀。 - 腎臟疾病:蛋白尿導致水腫(edema)。每天尿蛋白>0.5 公克或尿液鏡檢可見細胞圓柱或稱細胞管型(cellular casts)。
- 神經系統病變:
出現精神異常或抽搐症狀。輕者記憶力減退,重者有癲癇、腦中風等。 - 免疫檢查異常:
患者血液學檢查可見許多異常自體抗體,如梅毒血清反應(VDRL/TPHA)、抗磷脂抗體、anti-DNA抗體、anti-Sm抗體陽性。 - 血液學檢查異常:
表現為溶血性貧血或WBC數目<4,000 或 Lymphocyte 總數 <1,500 或血小板 <100000。患者臉色蒼白、疲倦虛弱,感染機會增加,體內出血等。 - 抗核抗體:
血清抗核抗體(ANA)陽性。
全身性紅斑狼瘡(SLE)懷孕會有什麼風險?
全身性紅斑狼瘡懷孕 孕婦風險
全身性紅斑狼瘡患者懷孕,可能會造成病情的惡化,生理上會容易出現疲勞、嗜睡、發生等症狀;若全身性紅斑狼瘡侵入其它器官,可能會導致併發症,使疾病症狀加重。
全身性紅斑狼瘡懷孕 胎兒風險
母體的全身性紅斑狼瘡可能會造成胎兒生長遲緩、早產、流產或死胎,且有可能會將全身性紅斑狼瘡的自體抗體傳給新生兒,發生「新生兒皮膚紅斑狼瘡」及「新生兒心臟紅斑狼瘡」等併發症。
皮膚也可能會在剛出生或數週後出現紅斑,一般來說出生6個月內會逐漸自然消退。
還有關於全身性紅斑狼瘡不孕的疑慮...
- Line諮詢:茂盛專員
- 電話諮詢:04-2234-7057
全身性紅斑狼瘡治療方式與自我照護
全身性紅斑狼瘡可以用以下藥物方式進行治療:
- 類固醇:能緩解疼痛、抗發炎。
- 非類固醇止痛藥(NSAID):緩解肌肉不適及關節腫痛。
- 奎寧:能治療紅疹、關節痛等問題,以及降低孕婦流產機會。
- 免疫抑制劑:若器官受損嚴重,會使用類固醇加上免疫抑制劑來控制病情。
除了藥物控制外,全身性紅斑狼瘡患者飲食上應盡量保持飲食均衡,並以原型食物及低鹽低脂為主,也可以多補充Omega3來抗發炎,適量攝取鈣質、維生素D及抗氧化物也能幫助穩定病情。
日常生活可以透過多運動避免肌肉萎縮、改善關節靈活度,同時也要避免日曬,以防皮膚因紫外線照射而提高罹患皮膚癌風險。
關於全身性紅斑狼瘡懷孕,ptt網友問題統整
1. 懷孕會引發全身性紅斑狼瘡嗎?
懷孕過程中因免疫系統會產生變化,有極低機率引發全身性紅斑狼瘡。若是本身就患有全身性紅斑狼瘡的孕婦,懷孕期間可能會讓全身性紅斑狼瘡惡化,症狀變得愈加明顯。
2. 全身性紅斑狼瘡會好嗎?
全身性紅斑狼瘡目前還沒有能完全治癒好的方法,僅能透過藥物緩解不適症狀,進行病情的控制。
3. 全身性紅斑狼瘡壽命多長?
全身性紅斑狼瘡因自體免疫系統失調,自體抗體會主動攻擊患者的皮膚、關節及器官組織,甚至可能出現併發症,死亡率比一般人高出2.6倍。
不過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若在全身性紅斑狼瘡初期及早進行診斷及治療之下,有助於大幅提高存活率,降低全身性紅斑狼瘡對壽命的影響,多數全身性紅斑狼瘡患者仍能擁有跟一般人差不多的壽命長度。
4. 全身性紅斑狼瘡生產後可以哺乳嗎?
全身性紅斑狼瘡患者在產後進行哺乳時,會擔心因服用藥物影響到小孩,其實常見的全身性紅斑狼瘡治療藥物多數不會被運送到乳汁,因此媽媽可以繼續哺乳;但有些藥物可能就不太適合,建議可以先跟醫師討論後再進行評估。
孕婦全身性紅斑狼瘡,孕產期間注意事項
患有全身性紅斑狼瘡的女性若懷孕,平時要多留意身體是否有異常症狀,比如血壓過高、身體水腫、體重短期內增加過多、異常腹痛或噁心嘔吐。
全身性紅斑狼瘡懷孕期間也需要配合醫師指示至婦產科進行定期追蹤檢查,包括監測血壓、腎功能、抗磷脂抗體等等,至少每三個月要做一次追蹤;針對全身性紅斑狼瘡較為嚴重的孕婦,回診檢查的頻率會更密集。
其實全身性紅斑狼瘡孕婦只要根據醫師囑咐回診檢查及服用藥物、將病情穩定控制,還是能順利完成生產;若孕媽咪患有全身性紅斑狼瘡,歡迎聯絡茂盛醫院,讓我們為您提供最完善的孕期追蹤規劃,降低生產風險,陪伴您迎接健康的寶寶。
全身性紅斑狼瘡懷孕照護,歡迎諮詢
- Line諮詢:茂盛專員
- 電話諮詢:04-2234-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