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一名少婦生下頭胎男嬰坐月子期間,因婆婆日夜叨念壓力過大,只要一聽到孩子的哭聲就抓狂,甚至作勢要掐寶寶脖子,幸經丈夫及時制止未釀悲劇,求醫方知罹患產後憂鬱症。醫師提醒,八成產婦會出現憂鬱症狀,只要家人多關懷、勿施加過多壓力,多數均會自然痊癒。
光田綜合醫院身心科醫師楊淑如指出,罹患產後憂鬱症的黃姓少婦(三十四歲)丈夫是職業軍人,長期在外地駐守,因兩人婚後四年才懷孕,黃女格外珍惜,寶寶出生後一肩扛起照顧責任,不假手他人。
重症有暴力傾向
但不管黃女再怎麼細心照顧,寶寶卻很容易啼哭,就算剛餵完奶、換完尿布,也會一哭不可收拾,搞得她睡眠不足,加上同住的婆婆天天抱怨孫子太瘦、「這麼愛哭一定是遺傳媽媽」,讓黃女身心俱疲。
有一天寶寶再度大哭,瀕臨崩潰的黃女竟伸出雙手,作勢要掐嬰兒脖子,還好先生正好進門、及時阻止。黃女在先生陪同下就醫,確診罹患產後憂鬱症,經服藥控制,病情已大為好轉。
楊淑如說,婦女產後體內荷爾蒙降低,約八成會在產後一周出現輕微憂鬱症狀,一般二至三周就會自然恢復;若產後一個月症狀仍未減輕,可能就罹患了產後憂鬱症,患者通常會出現情緒不穩、失眠、呆滯、沒有食慾、注意力降低等症狀,嚴重者會有暴力或自殘傾向。
多關心勿施壓力
楊淑如提醒,坐月子不只是產婦調理身體的黃金期,更要調整心情,建議配偶或親友不只要給予心理支持,更要實際分擔家務、和照顧嬰兒責任,勿施加多餘壓力。
中山醫學大學婦產科教授李茂盛也說,農業社會大家庭成員會互相分擔家務和照顧責任,婦女產後壓力相對較小;現代社會多為小家庭,不少產婦需獨自扛起照顧新生兒責任,約一至二成會罹患產後憂鬱症。
產後憂鬱症 注意事項
◎產婦照顧寶寶勿太要求完美、以免造成過度壓力
◎多與有經驗的親人長輩、專業保母或和社群朋友交流
◎讓配偶有充分的機會參與寶寶的成長與照顧
◎每天給自己留一小段喘息時間,保持生活規律
◎周邊親友宜多關懷、少責怪,以免增加產婦負面情緒
◎應留意產婦情緒變化,適時關懷、分擔照顧寶寶
◎如有需要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資料來源:台中光田綜合醫院身心科楊淑如醫師
新聞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