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在2024年春天舉辦「人工生殖法」修法公聽會,邀集各界討論未婚女性、同性伴侶等是否能接受人工生殖,以及代理孕母等議題。
雖然衛福部還要討論,廣泛收集意見,不過,與會各界都認為,法令精神要以子女權益為最優先考量。
台灣的人工生殖技術舉世聞名,被醫師「創造」的試管嬰兒受到這項醫術影響,以後想要唸醫學系,投身研究不孕症。
雙胞胎試管嬰兒長大考上醫學、英語系榜首
以位於台中的茂盛醫院為例,他們創造的試管寶寶,就有這樣的抱負理想。
就讀雲林縣正心中學的高子蕎、高子璨是雙胞胎試管寶寶姐妹花。18年前,她們經由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安排設計」,來到人世,成為父母最大的欣慰。
2024年6月甄選入學放榜,姐姐高子蕎一口氣考上台大(正取第4名)、成大(正取第3名)、北醫、長庚(正取第2名)4所大學醫學系,她還是北醫榜首;妹妹高子璨則是考上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台中教育大學英語系,後者還是榜首。姐妹倆都是榜首,十分少見,成為學校佳話。
正心中學表示,姐姐高子蕎透過繁星申請,錄取台大醫學系,決定就讀,邁向成為醫師的人生夢想。妹妹高子璨喜歡藝術,還自修學習攝影、拍片。
父母鼓勵姐妹適性發展,彼此不要競爭成績,所以,感情很好。
高子蕎(左)和妹妹高子璨成績優異,分別考上醫學系和英語系榜首。
高子蕎(左)和妹妹高子璨是試管嬰兒雙胞胎,彼此不較勁成績。
試管嬰兒姐妹長大後多才多藝
2024年2月底學測放榜,就讀雲林縣正心高中的高子蕎拿到4科滿級分、共60級分的優異成績。她在國中時期,就拿到滿級分成績,國、高中六年都維持班上第1名成績,十分優秀。
子蕎不但會唸書,國中就讀正心高中美術班,學習表現優異,3年前的國中教育會考也獲得5個A++、作文6級分。
她還喜愛舞蹈,國中二年級開始學習現代舞,除了當成運動外,也是紓壓方法。
茂盛醫院是台灣知名的人工生殖機構,院長李茂盛時常號召當年接受治療的不孕夫婦,帶著試管寶寶,回到醫院參加慶生活動。
高子蕎、高子璨不知道自己的出生過程,直到某一次安排,見到李茂盛,才對自己有更深的認識。
高子蕎(前排右三)成績優異,學測滿級分。
李茂盛影響試管嬰兒長大後職涯規劃
「如果沒有試管嬰兒的技術,就沒有現在的我們。我們以身為試管嬰兒為榮,」面貌清秀的高子蕎、高子璨笑著表示。
姊妹倆回憶小學時期,有一天媽媽拿了診斷書及胚胎的照片,告訴她們是試管嬰兒。姐姐子蕎說,「我那時候懵懵懂懂,直到國中的生物課,聽了老師介紹試管嬰兒的技術,才知道自己的出生是這麼特別!」
雖然小小年紀,她們對未來的職涯規劃已經定下目標,子蕎知道李茂盛幫助國內外想要懷孕的夫婦,打算長大之後,起而效尤,也要當個治療不孕症的醫師,幫助不孕症夫婦,讓生命延續下去。
李茂盛醫師「創造」的高家雙胞姐妹花,她們以身為試管嬰兒為榮。
子蕎對數理和生物科有極高興趣,文科也很在行,國中會考時,還拿過全校唯一的5A++作文六級分,學業成績表現非常亮眼;妹妹子璨則想跟著媽媽,當國小老師。
「從茂盛醫院誕生的試管寶寶,年齡最大的已經超過30歲了,每個孩子都是上天的藝術品,」李茂盛表示。
也是中華民國不孕症基金會創辦人的李茂盛說,2021年7月1日起,國健署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截至2024年1月,共有1萬4530對夫妻成功申請,並且生下1萬6296名嬰兒。
觀察第一年的成績,全台就有2733對夫妻成功懷孕,產下3070名新生兒。其中,茂盛醫院協助了978名婦女順利懷孕,比率將近1/3。
2024年,茂盛醫院發表第4代AI人工智慧試管嬰兒技術,將試管懷孕率提高至70%,高於台灣各院所平均的35%。
李茂盛醫師(左二)和高子蕎(左三)、高子璨及高爸爸合照,心中充滿喜樂。
台灣近年失守15萬名新生兒保衛戰
「希望試管補助案能帶來更多的試管寶寶,打贏艱難的『15萬名新生兒保衛戰』,」李茂盛說出心中期待。
台灣人愈來愈需要接人工生殖術。國健署統計,最近10年實施數累計周期數增加284%,女性生第一胎的年紀在最近20年從26.7歲延後到31.43歲,生育年齡35歲以上的女性超過3成。
至於接受試管嬰兒人工生殖術的婦女,平均年紀也高達38歲,30年來提高了6歲。由此可見,國人晚婚晚生的趨勢日益嚴重。
國健署呼籲國人要把握生育黃金期,女性是25~35歲、男性是40歲之前,降低媽媽寶寶孕程和生產風險。
國發會推算,高齡化使工作年齡人口快速下降,如果生育率無法提升,未來10年,必須引進40萬名外來就業人口。
幸好不孕症醫術正在進步,醫師利器也多了。例如,試管嬰兒胚胎植入前染色體套數檢查(PGS篩檢),以及新一代個人化排卵針,都能提高成功率。
圖片來源:茂盛醫院、高家姐妹、正心中學